热门资讯
关于推进我省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思考
来源:西安都市网 | 2014/10/18 9:57:26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并“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到2015年全年来华留学人员达到36万人次”,“到2020年,每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就读的来华留学生规模将扩大到50万人次,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全方位提升中国教育的开放和国际化程度”。这既为我省地方高校提供了发展的有利契机,更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各地方高校应该针对当前留学生教育的现状,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结合各地实情,健全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我省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

  与京津沪等地区的部属知名高校相比,我省地方高校留学生教育尚存在着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管理体系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师资队伍建设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留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年来,吉林师范大学结合东北地区来华留学生的实情,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地建立多样化的留学生培养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完善优化管理体系;以科研带动教学,大力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在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树立先进开放的教学理念,加强实际汉语教学。根据东北地区留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充分考虑到世界各国文化背景和教育水平的差异,吉林师范大学积极灵活地采取各种措施,实现各类学生的学习诉求。如设置以学期为周期的基础教学模式,对需要短期强化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则采取以月为周期的模式;对不同国别的留学生文化类课程的内容设置上也充分体现出差异性;为提高留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将班级教学与“一对一”课外辅导相结合,利用师范大学的专业优势,将留学生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大学生结成课外小组,将教学内容延伸到留学生的生活中去。

  建设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我省留学生来源国分散、每个国家人数不多、学习时限与目的各不相同,吉林师范大学一方面努力扩大招生途径,拓展留学生教育层次,一方面积极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同时提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兼顾专业培养和汉语预科教育并提供必要的英语授课,还为具有相应水平的留学生提供进入校本科院系旁听以辅助专业学习;针对不同目的的学习者,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设各种短期学习班,如旅游培训、商务汉语等等;学习时限上兼顾了一学年及以上的长期学习和一学期及以下的短期强化。通过这些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外国留学生。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完善优化管理体系。与各国留学生的交流,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吉林师范大学教管人员不断加强对世界各国文化风俗、历史地理的学习,加强对外事知识、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同时出台各种明确的制度并不断补充完善,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实践证明,要特别注意与外方合作学校在具体管理制度上的差异性,多加沟通,寻求统一。吉林师范大学不断探索实践,通过设立班主任制度、制定多元化的评估制度、建立留学生班级的教学日志,完善优化教学管理体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院校保证教学质量、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关键。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号召教师积极申报教研教改课题,加强对外汉语的学科理论研究,尽快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制订了教师培训计划,分批选送教师出国或去国内知名大学进行专业进修,逐步建设成了一支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专职教师队伍。

  对于我省地方高校来说,来华留学生教育是国际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与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媒介,对于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提高我省地方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地方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首先要提高和统一认识,使其与学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相结合,不能仅仅把它作为学校国际交流的点缀,而应将其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全局,成为学校以及各地方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立足地方,准确定位,以教学为本,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发展优势,找到国际化与本校特色专业结合之最佳点,强调特色办学。再次,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健全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外语水平、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对政策法规的掌握运用能力等等,提高管理和服务的国际化水平,保障我省地方高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总之,我省各地方高校应立足地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当前教育国际交流的有利时机,继续探索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努力提升地方高校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全面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新局面,使之成为我省地方高校和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平台。

责任编辑:城市网
咨询热线:400-664-0095 合作QQ:80044735
Copyright© 2017 西安都市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47004号